中国正加速推进计算基础设施的本土化。近日,全球计算联盟(GCC)正式发布 UBIOS(Unified Basic Input/Output System)固件标准,作为对传统 BIOS 和当前主流 UEFI 架构的替代方案。该标准由华为、中国电子标准化研究院(CESI)、百敖软件(Byosoft)、昆仑科技等13家中国机构联合起草,标志着中国在底层固件领域迈出关键一步。

UBIOS 的目标是构建一个完全由中国主导、不依赖 UEFI 规范的固件生态。与基于英特尔主导的 TianoCore EDK II 实现的 UEFI 不同,UBIOS 从原始 BIOS 规范出发重新设计,据称是为了规避 UEFI 日益复杂的架构和对 x86 生态的深度绑定。
在功能层面,UBIOS 强调对 异构计算架构 的更好支持。例如,它可适配多 CPU 插槽中混用不同指令集处理器的主板配置——这类场景在 UEFI 中往往难以处理。此外,UBIOS 明确支持 ARM、RISC-V 以及国产龙芯架构,为非 x86 平台提供更灵活的启动和硬件初始化能力。
这一举措与中国近年来推动技术自主的战略高度一致。此前发布的“79号文件”明确提出,到2027年逐步减少对西方软硬件的依赖。UBIOS 的推出,正是该战略在固件层的具体落地。
不过,UBIOS 的实际影响力仍有待观察。尽管其技术设计针对 UEFI 的痛点,但要替代一个已被全球 PC、服务器和操作系统广泛集成的标准,不仅需要硬件厂商支持,还需操作系统(如 Windows、Linux 发行版)完成适配。目前尚无主流操作系统宣布原生支持 UBIOS。
UBIOS 的详细技术规范将在 2025年11月深圳全球计算大会 上进一步公布。对于中国而言,这不仅是技术突破,更是构建完整自主计算栈的重要一环。但其能否像 RISC-V 那样获得广泛生态支持,还是重蹈某些封闭国产架构的覆辙,仍需时间检验。


0条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