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周末,连接亚洲与欧洲的关键海底通信电缆在红海区域发生多起中断,导致印度、巴基斯坦、阿联酋等十多个国家出现网络延迟与服务波动。最新调查指向一个相对平凡但常见的原因:一艘商船的锚意外拖拽,导致多条海底光缆受损。
尽管此前有猜测认为可能与地区冲突或蓄意破坏有关,但目前证据更支持意外事故的结论。
哪些电缆被切断?
根据国际电缆保护委员会(ICPC)和网络监测机构 Kentik 的报告,以下四条重要海底电缆系统在9月6日前后相继中断:
- SEA-ME-WE-4(东南亚-中东-西欧4号)
- IMEWE(印度-中东-西欧)
- FALCON GCX
- 欧洲印度网关(Europe India Gateway)
这些电缆是亚欧之间数据传输的核心通道,尤其承载大量来自南亚和中东的国际互联网流量。
影响范围:速度变慢,而非全面断网
虽然并非所有网络连接完全中断,但依赖中东路由的流量受到了显著影响:
- 微软 Azure 在其网络状态页面确认,自 9月6日 06:00 UTC 起,因海底电缆损坏,部分区域出现“显著延迟”;
- 网络监测机构 NetBlocks 记录到印度、巴基斯坦、阿联酋、沙特阿拉伯等至少十个国家出现网速下降;
- 阿联酋运营商 Etisalat 和 Du 的用户反馈访问国际网站时明显卡顿。
运营商已将受影响的流量重新路由至其他路径(如绕行非洲好望角),但绕行距离更远,导致延迟增加、性能下降。
事故原因:拖锚所致,非蓄意破坏
最初,由于事件发生在红海——一个地缘政治紧张的区域——有猜测认为可能是胡塞武装或其他势力的蓄意破坏行为。
然而,目前主流分析更倾向于意外事故:
- ICPC 指出,巴布·厄尔·曼德海峡(Bab-el-Mandeb)是全球最脆弱的海底电缆区域之一,约有15条电缆在此密集穿过;
- 该海域水浅、航道狭窄,商船若在恶劣天气或导航失误下抛锚,极易刮擦海底电缆;
- 多条电缆在相近时间和地点中断,符合“单次拖锚事件”的特征,而非定向攻击。
胡塞媒体 Al-Masirah 虽报道了中断事件,但未宣称负责;流亡的也门政府曾指责其参与过往电缆破坏,但均被否认。
目前尚无证据表明此次事件存在敌意意图。
修复难度大:需专业船只,耗时数周
修复海底电缆是一项复杂且耗时的工程:
- 定位断点:通过信号测试确定电缆断裂的具体位置;
- 派遣修复船:需调用专用电缆船,从最近港口出发;
- 打捞与接续:将断裂的电缆两端打捞出水,进行熔接和绝缘处理;
- 重新铺设:将修复后的电缆放回海底并加以保护。
整个过程通常需要 2至6周,具体取决于天气、航道安全和地缘政治环境。红海地区的持续冲突可能进一步延误修复进度。
为什么海底电缆如此重要?
全球99%的跨洲际互联网流量通过海底光缆传输。它们是数字世界的“信息高速公路”,远比卫星通信更高效、稳定。
然而,这些电缆大多铺设于浅海区域,且缺乏物理防护,使其成为全球网络基础设施中的薄弱环节。
近年来,红海、地中海和波罗的海已发生多起类似事故,凸显了关键通信设施的脆弱性。
0条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