根据路透社基于内部文件的调查,Meta(Facebook、Instagram、WhatsApp 的母公司)明知平台上大量广告来自诈骗团伙,却选择不封禁账户,而是通过提高广告费率“惩罚”违规者——以此维持收入。
2024年,Meta 的广告总收入中,约 160亿美元(占10%)来自“高风险”或明确违规的广告,包括虚假投资、假冒商品、金融骗局等。这些广告每天在平台上被推送超过 150亿次。
Meta 的AI系统只会在广告“风险评分”超过95%时才会自动下架。而大量风险在70%-94%之间的广告——即“疑似诈骗但未坐实”——则被允许继续投放,但广告主需支付更高费用。
这种机制存在严重逻辑问题:
- 诈骗团伙不惧加价:他们靠骗钱获利远超广告成本,加价形同虚设;
- 普通商家被误伤:因用词不当、资料填写不全被加收费用,甚至账号被封,而真正的骗子却能长期运营;
- 大客户豁免机制:内部规定,若某广告主贡献收入超过公司总营收的 0.15%(约合1.35亿美元),人工审核团队不得对其采取任何行动。
换句话说,Meta 用“经济手段”替代“内容治理”:不是清除毒瘤,而是让毒瘤多交“保护费”。
更令人质疑的是,Meta 对用户举报的处理极为消极。大量诈骗广告被举报后仍长期存在。内部文件承认,其平台上的诈骗广告投放成功率高于Google,并称Google在反欺诈方面“做得更好”。
Meta 最积极打击的是“冒充名人或品牌”的广告——但并非因为道德,而是担心这些广告会引发品牌方撤资,影响收入。
监管处罚也未构成实质威慑。2024年,全球对Meta的罚款总额约10亿美元,但仅靠“高风险广告”,它在6个月内就赚回35亿美元。
英国2023年的一项调查指出,在所有支付类诈骗案件中,54% 的广告来自Meta平台,是其他平台总和的两倍。
面对质疑,Meta发言人Andy Stone回应称:“路透社曲解了我们的数据。”但并未提供任何具体数据或审核流程的公开证据来反驳。(来源)


0条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