据即将发布的行业报告,RISC-V 已在全球硅芯片市场中实现 25% 的渗透率。这一数据由市场研究机构 SHD Group 在 LinkedIn 上预告,并计划于 10月21日举行的 RISC-V 北美峰会 上正式公布。
该数字远超此前预测时间表,标志着这一开源指令集架构(ISA)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被广泛采用。
什么是 RISC-V?
RISC-V 是一种开放标准的指令集架构(ISA),最初由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于 2014 年提出。它定义了处理器可以执行的基本指令集,是软硬件交互的基础层。
与 ARM、x86 等专有 ISA 不同,RISC-V 的核心优势在于:
- 开放标准:任何人都可免费使用、实现和扩展,无需支付授权费用
- 模块化设计:支持基础指令集 + 可选扩展(如向量计算、安全特性)
- 免版税:企业可自主设计核心,避免对第三方 IP 的依赖
这些特性使其特别适合定制化芯片设计,尤其是在边缘计算、物联网和专用加速器领域。
25% 渗透率意味着什么?
目前尚不明确“25% 市场渗透率”具体统计范围——是指所有微处理器出货量,还是聚焦于其主攻的嵌入式 MCU、IoT 和汽车芯片市场?但无论口径如何,这一比例都表明 RISC-V 已从早期实验性项目走向主流应用。
对比来看:
- Omdia 去年预测:RISC-V 将在 2030 年达到全球半导体出货量的 25%
- SHD Group 最新估计:到 2031 年,RISC-V 芯片出货量将超过 210 亿颗,相关 IP 收入突破 20 亿美元
这意味着实际进展已提前于原有预期,增长曲线正在加速。
驱动增长的关键因素
1. 边缘 AI 与本地化计算兴起
RISC-V International 指出,其快速增长得益于在 Edge AI 领域的广泛应用。越来越多设备需要在本地完成推理任务(如智能家居、工业传感器、自动驾驶控制器),而非依赖云端。RISC-V 因其低功耗、高可定制性,成为这类场景的理想选择。
2. 大厂持续加码
科技巨头正积极布局 RISC-V 生态:
- Meta 近期收购 RISC-V GPU 初创公司 Rivos,旨在开发基于 RISC-V 的 AI 加速器
- Google、AWS、NASA 均将出席 RISC-V 北美峰会,显示其在数据中心与航天领域的探索
- Intel 推出基于 RISC-V 的低功耗芯片,用于内部管理控制器
这些动向表明,RISC-V 正逐步进入高性能与关键基础设施领域。
与 ARM 的差异:开放 vs 授权模式
ARM 仍主导移动和嵌入式市场,尤其在性能优化和生态成熟度上具有优势。而 RISC-V 的竞争力在于降低设计门槛、规避供应链风险,尤其受到中国厂商和去中心化硬件项目的青睐。
未来展望:从边缘走向核心
尽管目前多数 RISC-V 芯片仍用于 MCU 和控制单元,但多个团队已在开发:
- 高性能通用 CPU(如阿里平头哥 C910)
- GPU 与 NPU 加速器(如 Ventana、Rivos)
- 数据中心级处理器(部分初创企业探索中)
随着工具链、编译器和操作系统支持不断完善,RISC-V 正逐步具备挑战更复杂应用场景的能力。
0条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