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愿意为一个320美元的相机镜头支付超过6倍的价格吗?
这不是玩笑。近期,多位美国消费者在eBay等平台发现:一些来自日本、瑞典、加拿大的商品,对美运输费用被标为上千美元——远超商品本身价值。
例如:
- 一款标价 320美元 的日本相机镜头,发往美国的“运费”高达 2,000美元;
- 一件77美元的瑞典衬衫,额外收取42.35美元进口费;
- 一台640美元的烤箱零件,账单显示“政府费用”达 1,196.12美元,另加128.17美元经纪费。
这些并非欺诈,而是美国新关税政策落地后的现实后果。
政策转折点:800美元免税额度正式取消
自2025年5月起,美国前总统唐纳德·特朗普签署行政命令,取消针对中国和香港的“最低限额豁免”(de minimis exemption)。同年7月底,该规则扩展至全球所有国家。
这意味着:
所有进入美国的商品,无论价值高低,均需缴纳关税、进口税及相关处理费用。
在此之前,价值 800美元以下 的个人进口包裹可免于征税和正式清关流程——这一政策曾极大推动了跨境电商的发展。
如今,这项便利已终结。
卖家如何应对?用“天价运费”劝退美国买家
面对复杂的报关流程、潜在的税务责任以及平台评分风险,许多海外卖家选择了一种简单粗暴的方式:
将“运费”设为极高金额,实质上阻止美国人下单。
以eBay为例,多家来自日本、欧洲的商家采取如下策略:
- 全球运费:29美元
- 美国运费:500–2,000美元不等
对他们而言,与其逐笔处理美国海关申报、承担代缴责任或遭遇差评,不如直接“拒单”。
📌 常见理由包括:
- 平台要求卖家预填进口信息,流程繁琐;
- 美国买家不了解新规,收到账单后误以为是卖家多收费,给予负面反馈;
- 快递公司收取高额“经纪费”(Brokerage Fee),进一步增加沟通成本。
正如《华尔街日报》指出:“对许多小商家来说,排除美国市场,比维护数百个独立列表更容易。”
消费者实际负担:不只是关税,还有隐形手续费
即使商品本身税率不高,最终支付金额仍可能翻倍。原因在于:
例如,Tom’s Hardware 编辑在接收海外寄送的评测样品时也遇到类似问题:虽然商品合规申报,但仍被收取近百美元的“清关服务费”。
物流系统尚未完全适配
这一政策变化不仅影响买卖双方,也让全球邮政系统陷入混乱:
- 多个国家的邮政机构暂停部分国际电商运输服务;
- 海关系统需升级以自动计算低价值包裹的税费;
- 快递公司虽提供代缴服务,但缺乏统一标准,客户体验参差。
FedEx、DHL 和 UPS 已发布指南,提醒客户注意新增费用,但实际操作中仍存在信息不透明、账单延迟等问题。
对科技产品影响尤为显著
由于大量电子元件、配件、摄影器材均在中国、东南亚或日本制造,此次调整对科技类海淘冲击最大:
- 镜头、滤镜、存储卡等小型高值商品首当其冲;
- DIY玩家购买海外主板、电源模块成本上升;
- 海外限量版设备、停产老物件几乎无法经济地运入美国。
过去“捡漏式购物”的时代正在结束。
0条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