纽约拟强制 TikTok、YouTube 等平台加设年龄验证:SAFE 法案如何规管社交平台 “成瘾功能”?

| 分类: 业界八卦 | 热度: 1 ℃

为应对儿童青少年因社交媒体“成瘾功能”引发的心理健康问题,美国纽约州正推进一项针对性监管政策。近日,纽约总检察长Letitia James发布《儿童安全防成瘾动态利用法案》(Stop Addictive Feeds Exploitation, 简称SAFE For Kids Act)拟议规则,明确要求TikTok、YouTube、Instagram等主流社交平台,必须先验证用户年龄,方可允许其使用算法驱动的“成瘾动态”或接收夜间通知——这一规则若最终落地,将成为美国在线儿童安全监管的又一重要实践,同时也引发关于用户隐私与言论自由的争议。

纽约拟强制 TikTok、YouTube 等平台加设年龄验证:SAFE 法案如何规管社交平台 “成瘾功能”?

法案背景:从立法到细则,纽约加码儿童社交媒体保护

SAFE For Kids Act的推进并非突然。早在去年,纽约州长Kathy Hochul已正式签署该法案为州法律,将其纳入“保护儿童心理健康”的整体举措中,与美国多地兴起的“在线儿童安全立法浪潮”形成呼应。此前,美国已有多个州尝试通过法案规管社交平台对儿童的影响,但多数面临“侵犯用户隐私”“限制言论自由”等法律挑战,推进进程受阻。

而近期最高法院的一项裁决,为社交平台年龄验证政策打开了“窗口”——该裁决允许色情网站实施年龄屏蔽措施,间接为社交媒体领域的年龄监管提供了司法参考。在此背景下,各州监管动作加速:加利福尼亚州正推进一项法案,拟要求设备制造商与应用商店承担年龄验证责任;南达科他州、怀俄明州则已率先强制“托管性内容的平台”实施年龄验证。纽约此次发布SAFE法案拟议规则,正是在这一全国性监管趋势下的具体落地步骤。

纽约拟强制 TikTok、YouTube 等平台加设年龄验证:SAFE 法案如何规管社交平台 “成瘾功能”?

核心规则:年龄决定权限,3大约束直击“成瘾功能”

纽约SAFE法案拟议规则的核心逻辑的是“以年龄划分平台功能访问权限”,重点限制18岁以下用户对“成瘾性设计”的接触,具体规则可分为三大类:

1. 算法动态:未验证/未成年用户仅能访问“非个性化内容”

规则明确,社交平台需对用户年龄进行验证。对于未完成年龄验证的用户,或已验证为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,平台仅能提供“时间顺序动态”(即按发布时间排序的内容流)或“关注对象帖子流”,不得开放基于用户兴趣、设备信息生成的“个性化算法动态”——这类动态正是法案定义的“成瘾动态”,也是此前研究中被认为“易导致青少年沉迷、引发焦虑抑郁”的核心设计。

若未成年人希望访问算法动态,必须通过“父母许可”,且父母同样需完成年龄验证流程;同时,平台需在验证完成后“立即删除”用户及父母的识别信息,以降低隐私泄露风险。

纽约拟强制 TikTok、YouTube 等平台加设年龄验证:SAFE 法案如何规管社交平台 “成瘾功能”?

2. 夜间通知:凌晨12点至6点全面禁止推送

为减少社交媒体对未成年人睡眠的干扰,规则要求平台对18岁以下用户及未验证用户,禁止在凌晨12点至早上6点期间发送任何通知。目前,纽约总检察长办公室正就“夜间通知的精确定义”公开征求意见,例如是否包含“预约发送但凌晨时段送达的通知”“应用内弹窗提醒”等细节,后续将根据反馈完善规则。

3. 年龄验证:允许多种方式,需提供“非身份证替代方案”

对于年龄验证的具体方法,规则未做唯一限定,仅要求平台采用“经证明有效且能保护用户数据”的方式。但明确要求平台必须提供至少一种“无需上传政府身份证件”的替代方案,例如通过面部扫描技术估算用户年龄(需确保技术准确性与数据安全性),避免因“强制提交身份证”导致用户身份信息泄露。

适用范围与处罚:覆盖主流平台,单次违规最高罚5000美元

并非所有社交平台都需遵守SAFE法案规则,其适用范围有明确界定:需同时满足两个条件——一是平台以“呈现用户生成内容”为核心功能(如短视频、图文分享类平台);二是用户在平台“成瘾动态”上花费的时间占比至少达到20% 

结合2023年法案版本中对“成瘾动态”的定义(基于用户或设备信息生成的个性化内容),这意味着TikTok、YouTube、Instagram等用户粘性高、算法推荐占比大的主流平台,几乎都将被纳入监管范围。

对于违反规则的平台,处罚措施也较为明确:每项违规行为最高可处以5000美元罚款,同时监管部门可根据违规情节,要求平台采取“整改措施”“补偿用户损失”等其他补救手段——例如,若平台未对未成年用户屏蔽算法动态,每发现一例此类违规,即可按5000美元标准处罚,若涉及大规模用户违规,平台将面临高额罚款压力。

争议与进程:60天评论期后落地,科技行业与隐私组织反对

尽管SAFE法案的初衷是“保护儿童心理健康”,但自立法阶段起,便伴随争议。目前,反对声音主要来自两大阵营:

1. 科技行业:认为法案“限制言论自由”,计划发起诉讼

以大科技公司组成的贸易协会NetChoice为代表,其早在去年法案签署时就公开批评SAFE Act是“对言论自由的攻击”。NetChoice此前已多次起诉美国各地的年龄验证法案(如佛罗里达、得克萨斯州的相关政策),主张此类规则“过度干预平台运营,且变相限制成人用户获取合法内容的权利”。此次拟议规则发布后,NetChoice虽未直接表态,但行业普遍预计其将在规则最终确定后发起法律挑战。

2. 隐私与民权组织:担忧年龄验证导致“数据滥用”

电子前沿基金会(EFF)等组织指出,强制年龄验证可能带来新的隐私风险——即使平台承诺删除识别信息,“收集年龄数据”的过程本身已存在泄露隐患,且面部扫描等技术可能存在“误判”,导致成年用户被错误限制功能访问。EFF明确表示,该法律“可能阻止成人访问其受第一修正案保护的内容”,违背言论自由原则。

从进程来看,SAFE法案拟议规则目前已进入“60天公众评论期”,任何个人、企业或组织均可就规则细节提出意见。评论期结束后,纽约总检察长办公室将有1年时间梳理反馈、最终确定规则文本;规则正式确定后,还需等待180天方可生效。这意味着,即使无重大争议,该法案也至少需1年半时间才能实际落地,而期间若遭遇诉讼,生效时间可能进一步延迟。

纽约拟强制 TikTok、YouTube 等平台加设年龄验证:SAFE 法案如何规管社交平台 “成瘾功能”?

声明: 猎游人 每天为你带来最新的游戏和硬件打折情报,帮你精心挑选值得玩的游戏,让您的钱花的更值!本站信息大部分来自于网友爆料,如果您发现了优质的游戏或好的价格,不妨爆料给我们吧(谢绝任何商业爆料)!

0条评论

Hi,您需要填写昵称和邮箱!
姓名 (必填)
邮箱 (必填)
网站

暂时木有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