场关于成人内容游戏的监管风波,正将支付巨头、游戏平台与内容政策推上风口浪尖。
近日,万事达卡(Mastercard)发布声明,否认其曾对游戏平台施加压力以限制成人内容游戏的上架。然而,Steam 所属公司 Valve 却给出了不同说法:虽然万事达卡未直接联系 Valve,但其政策通过支付链条层层传导,最终形成了实质性的合规压力。
这场看似“各执一词”的争议,揭示了数字支付体系在内容治理中的隐性权力。
事件起因:一封公开信引发连锁反应
风波始于倡导团体 Collective Shout 向 PayPal、万事达卡、Visa 等支付机构高管发出的一封公开信。
该组织批评这些公司允许销售部分被指控包含极端内容的游戏,如《No Mercy》,并指出其中涉及强奸、乱伦和儿童性虐待等非法或极具争议的主题。尽管这些游戏在法律上可能处于灰色地带,但其内容引发了广泛伦理争议。
随后,支付合规压力迅速传导至游戏分发平台。
- Steam 宣布将禁止违反“支付处理器及相关卡网络和银行规则”的游戏上架;
- Itch.io 表示将从其浏览和搜索页面中移除成人内容游戏,并启动更严格的内容审查流程。
一时间,外界普遍认为:支付公司正在通过合规手段,间接推动游戏平台清理敏感内容。
万事达卡回应:我们没有评估任何游戏
面对舆论压力,万事达卡于周五发布简短声明,明确否认直接干预内容决策:
“与媒体报道和指控相反,万事达卡并未评估任何游戏,也未要求对游戏创作者网站或平台上任何活动进行限制。”
公司强调,其政策始终聚焦于防止信用卡被用于非法交易,尤其是涉及非法成人内容的购买。它要求商户采取适当措施,确保平台不成为违法活动的支付通道。
换言之,万事达卡称自己并未“点名下架”,而是重申既有合规原则。
Valve 的另一面说法:压力虽间接,但真实存在
尽管万事达卡否认直接施压,Valve 却提供了更复杂的叙事。
该公司向 PC Gamer 等媒体提交声明,指出:
“尽管我们请求直接沟通,万事达卡并未与 Valve 建立直接联系。相关信息是通过支付处理器及其收单银行传递的。”
Valve 表示,在收到通知后,它曾回应称 Steam 自 2018 年以来已有一套明确政策,仅允许合法、合规的游戏分发,并拒绝包含非法内容的作品。
然而,这一解释被支付处理器“拒绝”。对方援引万事达卡规则中关于禁止“非法或损害品牌声誉的交易”的条款,强调若继续允许相关游戏使用基于万事达卡的支付通道,可能构成对品牌规则的违反。
这意味着:即使 Valve 认为自己已合规,支付端仍可基于风险判断施加限制。
Itch.io 与 Stripe:支付链条的另一环
类似的压力也出现在其他平台。
- Itch.io 正在重新索引其平台上原本可见的免费成人内容游戏,同时与支付服务商谈判,试图在内容自由与支付可用性之间寻找平衡。
- Stripe 明确表示:“由于银行合作伙伴的限制,我们无法支持性露骨内容(sexually explicit content)。” 这意味着,即便内容合法,只要触及合作银行的容忍底线,就可能失去支付支持。
这凸显了一个现实:支付网络并非中立基础设施,而是嵌套着多重合规审查层级的治理体系。
关键矛盾:谁有权决定“可接受的内容”?
此次事件的核心争议不在于某一款游戏是否应被下架,而在于:
内容审查的权力,正在从平台和政府,悄然转移至支付服务商及其背后的银行系统。
与应用商店审核不同,这种审查是非透明、非公开、且难以申诉的。平台往往只能被动响应,而开发者则可能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失去收入能力。
更值得警惕的是:
- 支付公司不直接参与内容判断;
- 但它们可以通过“品牌风险”“合规责任”等理由,要求商户自我审查;
- 最终结果是:技术上合法的内容,因支付通道关闭而实质不可持续。
这被称为“去平台化(deplatforming)的金融路径”。
0条评论